close
To搞笑鳳真

以前會覺得emile有一點High-Scope的影子,三個因素:
1.是因為我看到愛彌兒的小孩每天早上簽到決定自己要進的角落和要做的事情,並且也在角落中發展課程,並且在結束後有一段分享的時間。這樣的作息節奏很類似的High-Scope中的「計畫-工作-回顧」。
2.並且因為高老師一直強調「學習角學習」和「個別化教學」,讓我覺得營造出來的環境也很類似High-Scope中強調的「興趣區」角落學習。
3.在教育目標上High-Scope同樣強調建構式教學,並且強調「主動學習」。
讓我一直質疑emli是不是High-Scope+方案的綜合體 ?
(然後因為下面我會打很多,所以請先深深深呼吸吧!呼呼呼~~~
)

在我們討論愛彌兒課程到底像誰時,我們要先釐清一件事:
一、High-Scope和方案課程的差別在哪裡?
==========進入釐清世界的分隔線~拉拉拉=========
一、High-Scope和方案課程的差別在哪裡?(相同處用橘色標記)
課程 | Project Meathed 方案 | High-Scope高瞻 |
創始人 或緣起 | 克柏屈 | (促進低收入戶與文化不利的兒童認知發展) |
哲學觀 | 1.Dewey 做中學(教育及生活) 2.Piget 知識為建構而來 3.Vygotsky鷹架理論 4.Brunner | Piaget 認知論 1.結構論:認知發展四階段 2.建構論:知識來自於個體主動和環境互動而來。 |
教育目的 | 1.全人教育 2.統整課程 | 主動學習 |
課程內容 | *能引起興趣的都可以成為課程主題。 *深入且專業的知識,並且為概念的再延伸。(注重深度) *計劃開始"實行、發展 "分享回饋 | *十大: 邏輯:分類、序列、數、時、空 社會:社會關係、語文、文學 物理:運動、創造性心象 *計畫-工作-回顧 (強調主動學習>結果) |
環境 | 將教室、校外、社區統整起來 | 興趣區、角落、學習區 |
材料教具 | Anything… | 多樣性、可操作的量多 |
評量方式 | 檔案評量 | C.O.R(觀察紀錄為主) |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方案和High-Scope的理論基礎同樣都有皮亞傑的影子,並且他們課程的節奏也是很類似的「計劃開始"實行、發展"分享回饋」和「計畫-工作-回顧」。(這也難怪我們覺得混淆….對吧!)
但是它們倆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課程內容的結構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蒙式有很多固定且可操作的教具,具有較少的彈性空間,這就稱為結構化的課程內容;而方案則以孩子興趣為中心,沒有既定教材,彈性空間較大,這屬於非結構化的課程內容。High-Scope就在蒙式和方案中間,大部分仍是以可操作的教具和材料為教學中心(內容彈性沒有方案大)。
(不過我相信你一定更渾淆了,因為每次的課程分享大多都是看老師在分享教具概念的延伸…相信你一定很有同感~

==========離開釐清世界的分隔線~拉拉拉=========
好!所以呢?我們來下個結論。
因為兩個教學模式同樣以Piaget為理論基礎,並且擁有很像的教學步調,所以我們會覺得像是必然的。

在我實習當中,我看到的愛彌兒課程強調的是「孩子對於知識的主動探究」並且老師要不斷的提供給孩子「鷹架」,讓孩子在逐一的發現和嘗試錯誤中「建構知識」。先撇開益智區不討論的話(因為我不熟…),老師在安排課程時是以「概念」為主軸,而非以教具為中心。並且強調融入戶外教學將「教室」和「校外」連成一體,就教學內容的開放程度是High-Scope沒有辦法相提並論的。
而當我們在談論一個課程模式的時候必須清楚的是它「教什麼?」、「如何教?」,因此我認為在教學內容取材上而言愛彌兒屬於開放教育是無疑的,並且其教學精神和方法(也就是建構和鷹架等元素)也是符合方案教學的精神。
最後,我個人認為如果高老師沒有一直強調要改變成學習區學習的話,愛彌兒毫無疑問是很典型的方案學校。但是方案和主題其中一個不同是「主題是全班進行同一個主題,而方案是一個教室可以有許多不同主題」,因此愛彌兒改變成每個角落都是一個主軸和脈落又何嘗不可?
個人淺見就是:就教學形式來看或許我們會覺得很類似,甚至混淆,但愛彌兒在教學精神上應該沒有疑問的屬於方案教學。
(
呼呼呼~感謝鳳真同學的細心閱讀這冗長的文章,我打完都快虛脫了,好像在寫報告喔!)
不知道有沒有解答到你的問題點,沒有的話再提出來一起討論囉~

不知道有沒有解答到你的問題點,沒有的話再提出來一起討論囉~

全站熱搜